[kde-china] ktorrent final

Chao Feng rainofchaos在gmail.com
星期一 十二月 31 14:39:27 UTC 2012


在 2012年12月31日 星期一 19:17:53,Marguerite Su 写道:
> 2012/12/30 Chao Feng <rainofchaos在gmail.com>:
> > ktorrent.po 已经提交,未合并的翻译:
> > 1. Tracker 到底要不要翻译
> 
> 我的意见是翻译掉。因为别的 po 里面可能还有 Tracker,按场景应该翻译成别的,全部保留英文会造成困扰,比如 GNOME
> 有就个应用程序叫 Tracker,而俄罗斯的那个什么 ROSA,基于 KDE 的发行版也有一个应用程序好像叫 Timeline
> Tracker,没有通读过 KDE 所有的翻译,但我想这种常见词应该也不会少。而且我想我前面把 Tracker 在 BT
> 里的意思可能解释的比较清楚了。
+1 from me
但是因为之前还有一个 -1,最好有人再投一票
 
> 
> > 2. Load KDE 中偏向使用装入,不是载入
> 
> 不知道「装入」是怎么来的。如果整个 KDE
> 里都是这么翻译的,那就这样吧。好像没见过哪里还翻译成装入,是不是有点台湾腔。个人觉得从用词上不如载入或者挂载,因为 Wrapper
> 封装,也是装入。
> 
> > 3. URL 保留成地址、没有翻译成网址,理论上说,URL 也包括到本地文件的路径, 比如 file:\\ 之类的
> 
> 非常对,但是 URL 的英文原文是这样的:
> 
> In computing, a uniform resource locator (URL) (originally called
> universal resourcelocator) is a specific character string that
> constitutes a reference to an Internet resource。
> 
> 单指互联网资源定位符。因此翻译成「地址」不但不准确还会和「address」混淆。比如出现一个 network card url 和
> network card address 应该怎么翻译,两者是不同的,一个指 /dev/xxxx,一个指 ff:ff:ff:ff:ff:ff
> 这样的。
> 
> 而现在英文也好中文也好对它的滥用是建立在这样的前提之上:在地址栏样的东西里输入,这时 file://
> 实际上应该叫做本机网址,也是网址,file:// 不过是和 http:// 差不多的一种网络协议。127.0.0.1/blablabla。
> 
> 对新手来说,地址栏输入的都是网址,这点应该比 URL 好理解。而对高手来说,前面的内容大家有都明白。

-1 from me

kio 已经基本统一了网址和本地文件。 因为 URL 已经是既包括网络地址,也会存在使用本地地址的情况,
所以网址肯定不适用了,如果觉得地址不合适,可以寻找其他翻译方法,没有找到的时候可以保留 URL 不翻译。

http://en.wikipedia.org/wiki/Uniform_resource_locator:

Modern usage

Major computer manufacturers such as Apple have begun to deprecate APIs that 
take local paths as parameters, in favour of using URLs.[11] This is because 
remote and local resources (via the file:// scheme) may both be represented 
using a URL, but may additionally provide a protocol (particularly useful for 
remote items) and credentials. 



> > 4. 快捷键的括号与词语间不应包含空格
> 
> 看了下其它的,好像是这样的。我写维基写习惯了,中英文不加空格会死星人,下次一定注意。
> 
> > 因为在你的 po 版本之后,po 文件已经有更新,有些更新没有合并进去,上面几个问题确定下来,可以再发一个新版本。
> 
> PS:似乎 KDE-China
> 没有决策流程,所以翻译没法拍板终稿唉。唯一的决策过程似乎就是「尊重历史」,但万一历史是错的怎么办。好像上一次尼灰开会还是 08 年,4
> 年过去了,翻译者逐渐增多,且不说产生了很多新的未定翻译(比如地理位置 LBS 相关的翻译),一些老 item 也都有了新的意思,比如
> streaming,podcast,是不是有需求出一个机制性流程化的东西来让这些东西内部确定下来。前面看到老 K
> 似乎就比较困扰这个,不知道大家是怎么看的。(当然赶紧把尼灰找回来是正经)

这个恰恰是翻译的真谛所在,什么是翻译,就是把英文翻译成“大部分人都知道”的中文。
而已经使用的翻译就是大部分人知道的词语。
以前是有一个字典表的,好长时间没有维护更新过了,如果有人翻出来,可以重新更新一下。

Chao Feng


关于邮件列表 kde-china 的更多信息